再过几年,这35项卡脖子的技术终将被我们跨越过去
再过几年,这35项卡脖子的技术终将被我们跨越过去
———— 地球无人可以阻挡我们前进……
从老美在2017年末开始向我国进行技术打压开始,中美间科技、贸易便盖上了一片乌云
以下35项技术门槛,终将被我们跨越……
01、光刻机
光刻机的精度决定了芯片性能的上限。光刻机里有两个同步运动的工作台,一个载底片一个载胶片,两者须始终同步,误差在2纳米以下。两个工作台由静到动,加速度跟导弹发射差不多。在工作时,相当于两架大飞机从起飞到降落,始终齐头并进一架飞机上伸出一把刀在另一架飞机的米粒上刻字,不能刻坏了。———— 也许在物理方法上是一道瓶颈,但实现这种工艺的方法不止一种。
02、芯片
低速的光芯片和电芯片已实现国产,但高速的仍全部依赖进口,国外最先进的为10纳米,我国只有28纳米,在计算机系统、通用电子系统、通信设备、内在设备和显示及视频系统中的我个领域中,我国国产芯片占有率为 0 。
03、操作系统
电脑和手机操作系统全是美国的,而中国可能随时被“断粮” 。 在操作系统上,本人认为,要实现真正意义的国产化,并不是在外国的Linux系统、UNIX系统的开源基础上进行升级改造,而是要将中文至于基层机构码当中去。而且,中文比英文更具有简洁的可能。英文的基本字符是26个字母(大小写各26个,合52个),而中文是5个(或6个)笔画 ——— 点、横、竖、撇、倷,折,相对于英文更简洁。有人说中文很多#¥%#%¥%的,本人认为,只要能用中文上了机械码,什么系统什么编码的,定能上一下大的台阶。
04、航空发动机短舱
飞机上安放发动机的舱室,俗称“房子”,是航空推进系统最重要的核心部件之一,其成本约占全部发动机的1/4左右。短舱需要将发动机包覆,减少飞行阻力;其进气道还要具有防、除冰的能力;飞行中,要保护发动机不受干扰正常工作;在地面,需要做到方便发动机的维护和维修,一旦短舱有损,飞行中可能会引起发动机严重事故。短舱越大技术难度越高。我国在这一重要领域尚属空白。查阅所有公开资料,我国尚无自主研制短舱的专门机构,相关院校似乎也没有设置相关的学科。
05、触觉传感器
触觉传感器是工业机器人核心部件 ,日本阵列式传感器能在10*10厘米的基质中分布100个敏感元件,售价10万,而国内产品多为一点式,一般100元一个。
06、真空蒸镀机
OLED面板制程的“心脏”,日本掌握着产业咽喉,国内连企业都无。
07、手机射频器件
我国的科学家张浩研制的高端滤波器可打破此封锁,但于2015年初被美国诱捕。
08、iCLIP技术
iCLIP是一种新兴的实验技术,是研发创新药的最关键技术之一,它可让人们抛弃精密的观测仪器,也能确定RNA和蛋白质在哪个位置“交汇”,甚至可以读出位点“密码”。国内实验室却极少有成熟经验 。
09、重型燃气轮机
燃气轮机广泛应用于舰船、火车和大型电站。我国具备轻型自主化能力,但重燃仍基本依赖引进。
10、激光雷达
激光雷达是个传感器,自带光源,地动发出激光,感知周围环境,像蝙蝠通过超声波定位一样。国货几乎无话语权。
11、适航标准
放飞证,必须经过一套非常严格的“适航”标准体系验证,涵盖设计、制造、验证和管理。
12、高端电容电阻
电容和电阻是电子工业的黄金配角,国内企业的产品多属中低端产品,在工艺、材料、质量管控上,相对薄弱。日本这方面做的最好。
13、核心工业软件
国产EDA工业软件和美国主流EDA工具相较,设计原理上并无差异,但软件性能却存在不小差距,主要表现在对先进技术和工艺支持不足。发展自主工业操作系统+自主工业软件体系,刻不容缓。
14、ITO靶材
国外可以做到:宽1200毫米,长3000毫米的单块靶材,国内只能制造不超过800毫米的。每看我国ITO靶材消耗量超过1000吨,一半左右要进口,用于生产高端产品 。
15、核心算法
机器人每完成一个动作,需要核心控制器、伺服驱动器和伺服电机协同作战。
16、航空钢材
主要是飞机在降落阶段,其承载的载荷不仅仅来自机身重量,还有飞机垂直方向的巨大冲力。目前使用范围最广的是美国的300M钢。
17、铣刀
同志还需努力
18、高端轴承钢
制作工艺 。
19、高压柱塞泵
液压系统是装备制造业的关键部件之一,一切工程领域,几是有机械设备的场合,都离不开液压系统。
20、航空设计软件
设计一加飞机至少需要十几种专业软件,现在全是欧美国家产品。
21、光刻胶
这个全部需要进口。
22、高压共轨系统
国产的共轨系统在性能、功能、质量及一致性上还存在差距,成本上也无明显优势 。
23、透射式电镜
冷冻电镜可以拍摄微观结构高清3D“彩照”,是生命科学研究的利器,透射式电镜的生产能力是冷冻电镜制造能力的基础之一。目前生产透射电镜的厂商只有3家,分别是日本电子、日立、FEI ,国内没此类企业。
24、掘进机主轴承
主轴承,有全断面隧道掘进机的“心脏”之称。厂家全是德国的。
25、微球
微球,直径是头发粗细的三十分之一,……没有微球,芯片生产、食品安全检测、疾病诊断、生物制药、环境监测…… 国内又无此类企业。
26、水下连接器
通过 它,人类可以深入到水下观测和认识海洋。
27、燃料电池关键材料
我国才刚起步。
28、高端焊接电源
高端焊接电源。国外焊接电源全数字控制技术已相对成熟,国内的仍以模拟控制技术为主。——— 加油啊!!
29、锂电池隔膜
新能源车的“心脏”。高端隔膜目前依然大量依赖进口。
30、医学影像调协元器件
国内的医院全是国外的东西。(用中医破了它吧)
31、超精密抛光工艺
高精度抛光技术。应用的领域是:集成电路制造、医疗器械、汽车配件、数码配件、精密模具、航空航天等。其材料构成和制作工艺一直是个谜。
32、环氧树脂
碳纤维质量能比金属铝轻,但强度却高于钢铁,还具有耐高温、耐腐蚀、耐疲劳、抗蠕变等特性 。落后日本30年。
33、高强度不锈钢
此项又是短板。用于火箭发动机的特种钢材。
34、数据库管理系统
国内企业家老是搞模式。
35、扫描电镜
扫描电子显微镜,一种高端电子光学仪器 。
后记:
要打破别人卡脖子技术,要从知识、技术产权保护开始,要做到 —— 谁先注册是谁的到谁先研究、谁先研究出来是谁的;比如:有两个人研究同一项目课题,一个先开始,但进度慢;另一个后开始,但进度较快,出效果快,这种情况可按一定的比较来分配共享。
评论